不论是SARS,还是新冠状病毒,当每一次病毒蔓延的时候,医用防护服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医用防护服的防护质量也在逐步的提高,这篇文章将从以下4个方面全面说明医用防护服。
1 医疗用防护服基本介绍
1.1 什么是医疗防护服? – 医用防护服的定义和应用
1.2 医疗防护服的结构,有哪些常见的分类?
2 医用防护服的生产
2.1 常见的原材料有哪些?有什么性能?
2.2 医用防护服的制作技术
3 医疗用防护服质量要求
3.1 有哪些常见的质量标准
3.2 有哪些测试项目
4 如何正确使用防护服?
4.1 医用防护服穿戴顺序
4.2 脱掉医用防护服的顺序
4.3 医用防护服的注意事项
1 医疗用防护服基本介绍
1.1 什么是医疗防护服? – 医用防护服的定义和应用
医用防护服,又叫医用防护衣,医用隔离衣,防病毒衣服。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清洁人员等)及进入特定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医用防护服具有良好的透湿性和阻隔性,具有抵抗酒精、血液、体液、空气粉尘微粒、细菌病毒的渗透的作用,有效保护人员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
1.2 医疗防护服的结构,有哪些常见的分类?
医用防护服是由帽子、上衣和裤子组成的连体式服装,医用防护服主要有隔离衣和防护服两种。医用防护服和隔离衣的区别主要是医用防护服比隔离衣更耐用、防护等级更高、防护性能更好,两者的防护目的、防护原理都有差异。
不同点 | 防护服 | 隔离衣 |
用途不同 | 防护服是指医疗急救、进入传染病区、电磁辐射区等特殊区域的人员穿着的服装。 | 隔离衣是指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家属探视病人等场合下穿戴的服装。 |
使用对象不同 | 主要是防止医务人员被感染,属于单向隔离。 | 既防止医务人员被感染,又防止病人被感染,是双向隔离。 |
2 如何生产医疗防护服
2.1 常见的原材料有哪些?有什么性能?
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常用的材料有:聚丙烯纺粘布、新聚酯纤维、高聚物涂层织物、SMS非织造布、聚乙烯透气膜/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目前大多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材质制作医用防护服,聚四氟乙烯(PTFE)是一种高性能的聚合物,既能耐水压,又能通过微孔排出水蒸汽,强度很好,性质稳定。这些材料的相关性能如下表:
防护服材料 | 相关性能 |
聚丙烯纺粘布 | 可以经过抗菌、抗静电处理,但是材料的抗静水压比较低,阻隔病毒粒子效率比较差,只能作为无菌外科手术服、消毒包布等普通防护用品。 |
新聚酯纤维 | 接近传统的纺织品,可以经过抗静电、抗菌、抗血等处理,但抗静水压比较低,对病毒粒子阻隔效率低。 |
高聚物涂层织物 | 用于防护织物的涂层种类很多,有聚氯乙烯、聚乙烯等等,这类防护服的防水性、阻隔细菌效果好,可重复使用,但透湿性能差,穿着不舒服,比较高端的层压织物是聚四氟乙烯(PTFE)超级防水透湿复合面料。 |
SMS非织造布 | 纤维直径细,布料蓬松、柔软、悬垂性好,过滤阻力小,过滤效果好,抗静水压性能好,但强力低,耐磨性差。 |
聚乙烯透气膜 | 非织造布复合材料,对于阻隔细菌和液体的穿透有很好的效果,抗拉强力好,透气性好,穿着舒适。 |
2.2 医用防护服制作工艺
常见的医用防护服通常由帽子、上衣、裤子组成的连体式结构,通过裁剪、缝合、上松紧、粘合压胶条等制作工艺才能制作出合格的医用防护服,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机器主要有缝纫机和压胶机。
3 医疗用防护服质量要求
针对大批医务人员在救治过程中被感染,WHO与美国CDC提出:为控制强传染性病毒的蔓延,应选择适当的防护装备。医疗用防护服应该能阻隔微生物、颗粒物质和流体透过,经受消毒处理,耐用、耐磨、抗撕裂、防穿刺、抗纤维应变;不含有毒成分、不起绒、有良好的性价比,符合OSHA规定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1 常见的测试标准有哪些?
标准名称 | 测试内容 |
EN 14126 | 防护服 – 防病毒传染防护服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
EN 13795 | 用作医护人员和医用设备用手术盖单、长外衣和无污染套装:生产商、加工人员和产品一般要求。 |
NFPA 1999 | 紧急医疗行动的防护服和成套装备标准。 |
ISO 16603 | 防护服材料对血液和体液渗透的抵抗力的测定,使用合成血液法测试血液穿透性。 |
ISO 16604 | 防护服材料对血液传播病原体渗透的抵抗力的测定,使用Phi-X174b的试验方法。 |
NFPA 1999:注重防护服的整体防护性能,液体阻隔性能测试采用ASTM F1359中的全面液体透过试验,且要求试样接缝具有一定强力和抗微生物渗透能力。
ISO 16603, ISO 16604:对一次性防护服材料的性能要求相似,在合成血液渗透试验和微生物穿透试验中,采取相同的检测方法。
EN 13795:重视干态和湿态两种情况下一次性手术衣的防护性能测试。
3.2 测试项目
医用防护服属于安全级别很高的防护用品,质检十分严格,需要检测的项目很多。仅仅是符合一个标准,也需要测试多个性能。由于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医用防护服常见的测试项目主要有:透水等级,灭菌性能,消毒要求,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过滤效率,阻燃性能等等,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3.2.1 阻隔性能测试
阻隔性能是防护服最重要的性能,包括三个方面:液体阻隔性能,微生物阻隔性能,过滤性能。液体阻隔性指医用防护服应能防止水、血液、酒精等液体的渗透,具有4级以上的疏水性,避免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其他分泌物等将携带的病毒传染给医务人员。微生物阻隔性是指防护服对细菌和病毒的阻隔,主要是防止医护人员与病人的接触性传播以及交叉感染。过滤性能是指防止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以气溶胶的形式被吸入或附着在皮肤表面,从而导致感染。
常见测试标准和要求如下:
检测项目 | EN 13795 | NFPA 1999 | ISO 16603, ISO 16604 |
防液体透过性能测试 | EN 20811,
静水压试验 |
ASTM F1359,
全面液体透过试验 |
无 |
合成血液渗透 | 无 | ASTM F1359,
全面液体透过试验 |
ISO 16603,
合成血液渗透试验 |
微生物过滤 | EN ISO 22612,
EN ISO 22610 |
ASTM F1671,Phi-x-174 | ISO 16604,Phi-x-174 |
3.2.2 物理强力和耐久性
此项测试是为了确保材料有足够的强度抵抗物理性的损坏,比如浸泡、撞击、穿刺和撕裂等。以NFPA 1999为例,各项性能指标如下表:
检测项目 | 断裂强力 | 顶破强力 | 抗穿刺强力 | 撕裂强力 | 接缝处断裂强力 |
NFPA 1999 | ≥133.5N | ≥345KPa | ≥24.5N | ≥35.6N | ≥66.7N |
这里最基本的测试是断裂强力,比如在NFPA 1999中,断裂强力测试参考标准ASTM D5034,测试仪器是织物拉力测试仪。
3.2.3 舒适性能
防护服是用隔离材料制作的,热量不容易散发出去,如果热量积聚过多,人会感到不舒服,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舒适性包括透气性、水蒸气穿透性、悬垂性、质量、表面厚度、静电性能、反光性、气味和皮肤致敏性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透气性能和透湿性能。
比如透气性能,欧美国家常采用高科技材料(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等等),改善医用防护服的透气性。NFPA 1999用总体热损失(THL)表示防护服散热性能的好坏,要求THL必须大于450W/m²,参考测试标准是ASTM F1868,用热阻湿阻测试仪。
除了前面的性能外,医用防护服还需具有以下性能:消毒耐受性、具有良好的水洗色牢度、防止缩水、不助燃、无毒无刺激性,对皮肤无害等。由于需要测试的指标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相应的测试标准和测试仪器了,这里有关于纺织测试仪器的更多信息。
4 如何正确使用防护服?
防护服的使用与我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防护服至关重要,目前主要的知名品牌有:美国杜邦Dupont、美国雷克兰Lakeland,3M,法国斯博瑞安等。拿到防护服后,正确的使用也更是重要。
4.1 医用防护服穿戴顺序
4.1.1 根据使用场所,个人的身高、胸围,选择合适的防护服型号和尺码。
4.1.2 穿之前阅读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保存好使用说明书,以备需要时查看。
4.1.3 在指定的安全区域穿上防护服。
4.1.4 穿上安全鞋,防护服的裤脚要盖住脚踝和安全鞋的鞋面。
4.1.5 正确佩戴适合的面部防护用品:防护口罩和护目镜等等。
4.1.6 将防护服完整穿好:戴上防护帽子,拉好拉链,粘贴好拉链门襟。
4.1.7 根据环境需要佩戴合适的防护手套。
4.1.8 检查防护服的合适性:在离开安全穿着区,进入危险作业区前,可以通过上举双臂、弯腰、下蹲等简单动作评估防护服的合适性。
4.2 医用防护服脱下顺序
在污染区与半污染区之间的缓冲区,脱掉外层鞋套→脱掉一次性隔离衣,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卷到中央→脱掉外层手套→摘下防护镜→进入半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的缓冲区,脱鞋套→脱防护服→脱手套→摘掉防护口罩,注意双手不要接触外表面→脱掉一次性隔离帽,换拖鞋,消毒手→进入清洁区,经冲洗,更衣后,可返回生活区。
4.3 医用防护服注意事项:
正确培训、使用和维护防护服对于安全性是很重要的。在任何情况下请确认产品完整,使用场所,穿着正确,在暴露过程中须一直穿着,必要时更换。
使用前,如果需要佩戴其它安全防护用品(口罩,护目镜等),使用者应当仔细阅读产品说明,确保这些防护用品搭配合理。
使用后,脱防护服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清洗手或消毒手,避免污染。以上防护物品,除防护镜要进行消毒外,其余一次性物品都要放入指定废物桶内集中处理。